【麻城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麻城革命火种播撒者

07-24 09:05  




开栏语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麻城的底色是红,根脉是红,灵魂是红。红色,是这片热土最鲜明、最深厚的印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特开设【麻城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专栏,让沉淀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活起来、传下去。






图片


图片
麻城革命火种播撒者
图片
图片


麻城红色讲解员
戴凌丹
图片

大家好!我是麻城市红色讲解员戴凌丹,今天我为大家讲述麻城革命火种播撒者——王幼安的故事。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1896年,麻城乘马岗的山风,裹挟着百姓的苦难和抗争的呐喊,出生于此的王幼安,自幼目睹军阀混战、苛捐杂税下民众的悲惨境遇。
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23岁的王幼安广泛搜集《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秘密创办“红色书屋”,宣传革命新思想,探求国家前途。煤油灯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讨与新青年的叹息声交织,共同催生出大别山深处最早的革命觉醒。他常常指着世界地图说:“这星星之火,终会烧穿这吃人的旧世界!”
1922年,王幼安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麻城第一位共产党员,他将课堂变为革命讲堂,以笔为刃、以血为墨,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播撒在乡野私塾,在夫子河小学的讲台上,他用《共产党宣言》引领思潮;他将革命理论编成民谣,深入田间地头,让“打倒土豪分田地”响彻大别山麓。中共麻城特别支部在他手中成立,当第一批农协会员戴上红布条时,他眼中满是坚定:“这是信仰的力量,是人民改天换地的开始!”自此,麻城的革命火种,渐成黎明破晓的曙光。
黄麻起义爆发前期,王幼安不顾个人安危,四处为麻城自卫军筹集征战武器,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皮鞭无情抽打着他的身躯,老虎凳妄图压弯他的脊梁,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怒目而视:“你们可以杀了我,但杀不完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共产主义的火种,你们永远也扑不灭!”临终前,他回顾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自己的哺育,含泪挥毫写下“马列思潮沁脑骸,军阀凶残攫我来,世界工农全秉政,甘心直上断头台”的壮丽诗篇。敌人最终失去了耐心,将王幼安押赴刑场。32岁的他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在麻城宋埠干沙河畔壮烈就义。这最后的呐喊,早已化作麻城革命的最强音,第一位麻城共产党员先锋倒下了,但播下的革命火种已成燎原之势。
王幼安、蔡济璜等同志承先辈之志、践终生誓言,高举起这份来之不易的革命火种,在烽火硝烟中九死无悔。他们以血肉为薪,舍生忘死,换得民族独立,托举国家富强。这簇跨越时空的星火,正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后辈们,让我们高举起大别山精神的火炬,让红色血脉在伟大时代奔涌,共同续写属于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