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板栗富了一方百姓,一条产业链激活一座小镇。在麻城“建功支点、建成中心”的奋进浪潮中,作为全国闻名的板栗第一镇盐田河镇,如何让小板栗长成大产业,如何以特色农业撬动乡村振兴、赋能区域发展?麻城融媒记者对话党委书记杨志雄。

【主持人 李梦帆】市委提出“建功支点、建成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盐田河镇作为全市的特色农业强镇,是如何理解自身在支点建设当中的使命担当呢?

【盐田河镇党委书记 杨志雄】麻城市委提出的“建功支点、建成中心”,既是目标战,也是方法论。盐田河镇立足市委赋予的板栗小镇发展定位,抢抓项目建设新机遇,主动融入全市项目建设年七大行动,因时因势,提出了“一心两带三区”的发展新思路,全面掀起项目大会战新热潮,将发展定位干成盐田河地位,在麻城市发展过程中彰显乡镇价值。一是以镇区为中心,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集镇商贸中心;二是以盐田河小流域为轴线,打造田园经济产业带,以省道241为轴线,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三是以三星片区林特资源为依托,打造林特产业示范区,以水库片区美丽乡村建设为路径,打造生态康养示范区,以界岭片区国保单位雷氏祠、自然风光蕙兰山为核心,打造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
【主持人 李梦帆】2025年是项目建设年,乡村振兴是关键。盐田河镇在推动接二产连三产方面有哪些重磅举措?推动这些项目快落地、早达效方面有哪些创新机制?
【盐田河镇党委书记 杨志雄】盐田河镇结合“一心两带三区”的发展布局,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促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平衡发展,以三产促二产、二产带一产的方式,推动农文旅产业有机融合。
重构板栗产业链,壮大支柱产业。从提升“三品一标”着手,以供应链思维重构板栗产业链。一是推动品质提升,大力实施板栗低产林改造,引进优良品种,提升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二是加快延链补链,依托栗花新村工业园、盐田河返乡创业园,引进板栗深加工企业,配套建设板栗大市场、冷藏车间等设施,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板栗产业区;三是强化品牌推广,发布麻城市板栗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有影响的电商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叫响盐田河板栗品牌。

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将板栗产业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地域品牌;二是依托交通物流电商、综合服务站,快速打通山货出山、消费进山大通道;三是依托市场主体,以节为媒,以节引商,以节促游,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大干项目建设年,夯实产业根基。全镇上下牢固树立以项目为王、服务为本、谋划为基工作理念,在项目建设上精准发力,筑稳经济发展压舱石。一是以“一心两带三区”发展格局为总纲,全镇成立11个项目指挥部;二是聚焦“双招双引”,多次到武汉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新签约项目5个,合同总投资额7.3亿元;三是紧盯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主持人 李梦帆】省委将今年确定为干部素质提升年,作为一把手,是如何带领干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服务群众需求?在培养高素质队伍上,有哪些硬招实招呢?
【盐田河镇党委书记 杨志雄】盐田河镇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聚焦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以沙场练兵推动干部在一线提升本领。一是正风肃纪,召开作风整顿大会,抓好专题整治,反“四风”转作风;二是凝心聚魂,构建“头雁领航+青年培育+队伍优化”培育模式,推动素质提升与工作实践深度融合;三是岗位实战,深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创新“帮带导师+村书记+青年干部“带教模式,将年轻干部纳入重点项目指挥部,实施一线教学培养,助力干部快速成长。(李梦帆 毕静 高琴 戴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