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红色基因铺就乡村振兴路
在鄂豫交界的大别山南麓,一条蜿蜒曲折的红色旅游路,将革命老区的峥嵘记忆与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紧密串联起来。


乘马岗镇,这片被誉为“中国将军第一乡”的红色热土,如今,它因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华丽蝶变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小王线(X405+X317)荣膺黄冈市“十大最美乡村振兴路”的称号。它不仅是连通鄂豫两省的重要交通纽带,更是一条承载着红色精神、激活老区发展的“信仰之路”。

从泥泞小路到红色动脉:交通筑基赋能老区
过去,乘马岗镇地处山区,资金短缺,道路状况不尽人意,“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四溅”,这不仅严重制约了红色资源的开发,也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麻城市以“交通+红色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对小王线、三幸线等道路进行全面升级:将路基拓宽至8米,路面刷黑至6米,还打通了省际“断头”,并配套建设了乘马岗、石河、磨盘山等交通驿站。

2022年,乘马岗镇成功创建2021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小王线被评为2021年度黄冈市“十大最美乡村振兴路”,农村公路实现了从“通”到“畅”再到“美”的重大跨越。
以路为媒:红色研学产业链蓬勃兴起
这条红色旅游线路串联起了“大别山红军公园”产业集群。公园汇聚了乘马会馆(国家3A级景区)、两个中组部认定的红色美丽村庄(乘马岗村、得胜寨村),以及王树声、王必成将军故居等资源,构建起一个占地10平方公里的红色研学闭环。


沿途,游客可以探访“三条半枪纪念馆”“麻城家风馆”,亲身体验“得胜寨战斗实景”,在宣誓广场重温革命誓言,或是在望郎台聆听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故事。

经过改造升级后,沿线新增了20多家农家乐和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均增收超过50万元。与此同时,依托“交通+红色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成功打造了“流动党课”品牌。新建和改造后的王树声大将故居路、王必成中将故居路与红军公园旅游路实现了无缝连接,形成了“山水闭环、连片开发”的格局,全面构建起一条集参观研学、场馆体验、农家美食、特色民宿于一体的红色研学产业链。

其中,小寨村至河南许墓的5.8公里省际路段,已成为鄂豫两省共建红色旅游示范区的标志性工程,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让红色研学产业链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从烽火岁月中的“红军路”到新时代的“振兴路”,麻城的红色旅游公路彰显了交通先行的时代意义。它以沥青与标线书写发展答卷,更以信仰与初心连接过去与未来——正如路旁矗立的得胜门楼所昭示的那样:当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振兴的血脉,老区的美好前景必将沿着这条康庄大道,迈向更为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