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融”光】直饮水种番茄、椰糠里摘辣椒!探访麻城“数字农业硅谷”,颠覆你的“种地”认知!

07-04 09:06  

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强县工程”及麻城市“项目建设年”要求部署,以“国企助力乡村振兴的麻城实践”为核心,通过沉浸式乡村生活体验,展现信安国融集团旗下子公司对农村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文化焕新的赋能成果,麻城市融媒体中心与麻城信安国融联合策划全新栏目【乡村新“融”光】,敬请关注!


图片

穿上防护服、踩上鞋套,走进恒温智能大棚,脚下是整洁的通道,眼前是悬空生长的番茄辣椒藤蔓,耳边是智慧系统精准调控的细微声响……这可不是科幻片场景,而是中馆驿镇信安绿港数字农业产业园的日常。


图片


G106国道麻城段两旁,一排排现代化的标准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由信安国融与江苏绿港共同投资10亿元打造的湖北麻城信安绿港数字农业产业园。817亩的土地上,40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集群拔地而起,年产量高达7000吨的精品果蔬,正从这里发往全国高端市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颠覆想象:没有泥土的“农田”


一踏入1棚室,记者被颠覆了认知。这里虽然种满了辣椒、大小番茄看不到一点泥土园区导游袁欣解答了疑惑:我们采用的是椰糠无土栽培技术。植物根系生长在特制的椰糠基质中,通过遍布棚室的管道,精准获取水分和营养。记者现场体验了摘辣椒,只需轻轻一提,果实便与藤蔓分离,高效又洁净。


图片


图片


科技内核:为作物打造五星级环境


是什么让这里的番茄甜度高达9.0,口感媲美草莓?奥秘藏在园区的智慧大脑”—数字控制中心。这里犹如整个园区的心脏和血管控制中枢:


恒温恒湿:通过湿帘、风机系统,将外界燥热空气转化为湿润凉风;双层智能幕布(遮阳+保温)精准调节光照。


直饮甘露灌溉用水经过活性炭、沙滤、RO反渗透等多重净化,达到直饮水标准供给作物最好的水,小小的番茄辣椒都开始喝直饮水了!记者不禁感叹。


水肥一体:中心控制的水泵系统,将按科学配比调配好的水肥,通过密密麻麻的管线,精准送达每一株作物根部,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


数字档案:园区布设了1280个环境传感器和47套智能控制系统,为每一棵作物建立生长数字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图片


效益显著:高产、高效、更环保


这种数字种植模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图片


产量高、品质优:年产量7000吨,精品串收小番茄、口感大番茄是明星产品。试吃现场,记者用园区番茄现炒的番茄炒蛋,皮薄多汁、风味浓郁,赢得一片称赞。


降本增效:相比传统大棚,建设成本下降40%,能耗减少20%


全年无休:智能环境控制摆脱了靠天吃饭,实现周年化、标准化生产。记者在冷库看到,上午刚采摘的番茄辣椒正在进行24小时预冷,准备新鲜发往全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联农带农:家门口的“金饭碗”


科技农业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深刻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在棚内,记者遇到了正在熟练采摘的浦集村村民大姐。家就在附近,走路十几分钟。这份工作既能顾家带孩子,收入也不错!大姐的笑容里是满足。


园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构建1+X”联农带农机制。


图片



“1” 是核心园区(指挥中心、智能温室、种苗工厂),直接提供20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


“X” 是辐射周边的卫星工场、家庭农场等,通过数字农服平台实现五统三保(统一种植标准、技术培训、农资供应、品质检测、品牌销售;保产量、保价格、保收益),带动超1000人就业增收。农民变身为掌握现代技术的产业工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未来可期:打造华中“番茄中心”


图片


园区生产经理侯总向记者描绘了蓝图——9月中旬将开始正式育苗种植,预计12月底迎来大规模丰收。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番茄集散中心!同时,园区正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图片


在麻城信安绿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颠覆传统的种植场景,更是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振兴乡村的生动实践。它用智慧擦亮了现代农业的底色,为农民铺就了家门口的致富路。农为本,科为兴!12月底,当这片数字农田迎来盛果期时,我们乡村新融光栏目将再次探访,带您领略更壮观、更丰收的未来农场!敬请期待!(张简晖、雷雨田、蒋好、周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