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回乡 建功支点】周锋波:从泥瓦匠到箱包专家的逆袭之路

07-15 08:42  


“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我要用产业反哺这片土地。”在三河口镇黄土咀村,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上,一座现代化箱包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这里不仅承载着宁波朗丽箱包的战略布局,更见证着楚商周锋波从泥瓦小工到创业先锋的三次蜕变。这位带着23年沿海打拼经验回乡的企业家,用产业反哺故土,用技术带动就业,在麻城“建功支点”的征程中写下生动注脚。让我们一起走近宁波市鄞州朗丽箱包有限公司麻城基地负责人周锋波,解码他从泥瓦匠到箱包大王的逆袭之路。

周锋波的创业故事始于1996年寒冬。15岁的他揣着生活费南下武汉,在建筑工地挥洒汗水。一次偶然机会,他转行进入广州箱包厂,从清洁工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最终在宁波创办朗丽箱包,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稳居行业前三。

2024年,三河口镇招商专班带着乡音来到宁波。“看到家乡的变化,听到熟悉的乡音,心里特别激动。”周锋波坦言,政府“全代办”服务专班让他吃下“定心丸”—— 从土地审批到环评验收,所有手续由政府包办,企业只需专注生产。这种“保姆式”服务,正是麻城近年来推行的“五换”招商理念的生动实践。政府的诚意打动了周锋波,让回乡创业的他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正是这种真诚的支持,让周锋波在面对创业困难时有了坚实的后盾。

周锋波介绍,最大的困难是以前的这个厂区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当时难度很大,但是麻城市政府、乡镇以及金丰公司前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给了他很大帮助。

总投资1亿元的朗丽箱包麻城基地,一期已建成两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箱包50万件。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熟练操作智能缝纫机,一件件铝合金框架密码锁箱包即将发往印尼、罗马尼亚和线上宁波供货商。二期将新增三条高端定制产线,达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6000万元,带动200人就业。

黄土咀村村民曾珍菊告诉记者,周锋波回乡创业之后,让像他们一样的留守老人有了一份工作。

“周总回乡以后,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把我们村里的闲置资源盘活了。 第二个变化是给周边的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三河口镇黄土咀村党总支书记丁友清介绍,“周锋波的工厂给周边的群众、富余劳动力、留守妇女提供岗位120多个,预计今年就业务工的工资收入可达两百万元。”

周锋波在车间特别设立“技术扶贫”计划,首批学员月薪已超3000元。他透露,未来将在三河口镇建设更多卫星车间,把箱包加工送到村民家门口。这种“总部+卫星”模式,正是麻城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之一。

周锋波表示,下一步,计划让麻城的产业跟宁波的产业配套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让产品从质量、价格、服务上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让更多优质产品畅销市场。(李庆 张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