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市人民医院就诊大厅内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的父母是麻城市义工联合会的“第一代”志愿者,接过父母的“红马甲”,他们用青春力量传递志愿服务的接力棒。
这群年轻的义工们,在医院里承担着导医导诊、操作自助设备、疏导人流、维护秩序、解答问询等多重任务,成为患者就诊路上的“暖心指引”。他们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从小耳濡目染于家庭的公益氛围,种下了公益的种子。
对大学生志愿者陈绽来说,公益之路始于2022年跟随母亲慰问消防大队的经历,对义工群体的价值有了真切体会。从此,他积极参与儿童生存训练营、福利院关爱、公益饺子馆服务、绿舟大别山助学金发放等多样化活动,已从最初的旁观者,成长为能调度任务、独立引领的青年骨干。在市人民医院的导诊岗位上,他深有感触:“每一次为不熟悉流程的患者及时伸出援手,都让我感受到个人微光对社会的积极推动。团队中那份独特的归属感与满足感,更成为我持续投身服务的动力源泉。”
何佳熙与何嘉栋这对小兄弟,是麻城义工队伍中闪亮的“双子星”。他们自幼在母亲“用微小光芒,温暖并照亮他人”的理念熏陶下成长。哥哥何佳熙是市第九小学六年级学生,2019年起便跟随母亲参与义工活动,小学六年参与服务已超60场,并于2023年被评为“优秀义二代”。无论是初次在文化小镇参加义卖活动,还是到黄土岗镇刘家岩村参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无论是小学三年级组织班级同学上五脑山清捡垃圾、倡导环保,还是六年来奔波于各地福利院包饺子、参与各乡镇暖冬物资发放,处处都有他踏实认真的身影。母亲从小培养的责任与担当,已深深融入这个少年成长的脉络中。
弟弟何嘉栋同样步履坚实。2020年在母亲和哥哥的感召下加入义工队伍,5年间参与服务超50场,2023年与哥哥共同荣获“优秀义二代”称号。如今,他也像母亲和哥哥一样,成为了一个不怕苦累、乐于助人的公益少年。
“义二代”的队伍中,不乏如许昌德这般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新生力量。他在麻城博达学校就读初中时,就热情响应并深度参与义工联各项服务活动。如今已是大学生的他不仅光荣入党,更担任了义工联团支部书记,每年精心组织大批高校学子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将志愿精神的火种播撒到更广泛的青年群体中。
麻城市“义二代”志愿者群体的不断壮大,充分证明着:奉献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日常的行动里;志愿精神并非一时激情,而是代际间薪火相传的永恒力量。(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