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漫到渔火里!麻城这个镇藏着 “日夜双景”~

10-06 09:24  

金秋十月的黄土岗镇,芭茅河波光映着菊海金浪,白日里花海游人如织,星夜里渔火随波摇曳—— 一场“白昼菊海织锦,星夜渔火跃波”的文旅盛宴在这里上演。为期两月的第十届菊花文化旅游节与“钓鱼之城”特色活动深度耦合,以“白天赏菊品古韵,夜晚垂钓享静谧”的沉浸式体验,吸引鄂豫皖乃至全国游客奔赴而来,让这片乡村沃土在动静交织间焕发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活力。


菊海藏古韵 日间盛宴醉游人


清晨的菊香人家景区,晨露还凝在花瓣上,便已飘起沁人的菊香。白色的“雪海冰心”凝露带霜,黄色的“金葵映日”向阳舒展,紫色的“墨玉生香”花瓣层叠如绒,三色菊海沿芭茅河岸铺展数里,风过时似有“菊浪”轻涌,暗香裹着泥土气息漫过衣襟。


图片


园区内,非遗展演正拉开帷幕:麻城花挑舞率先登场,演员肩挑缀满绢菊的花挑,步态轻盈如踏菊浪,腰间彩绸随动作翻飞,引得游客纷纷举着手机跟拍;随后亮相的采莲船,船身饰满鲜菊,艄公唱着“菊乡小调”穿梭人群,还不时邀游客登船同唱,清脆的歌声混着笑声落进花海。广场上,广场舞队踩着节奏舞动,歌曲演唱的《菊乡谣》更是唤起乡韵共鸣;互动区里,游客正体验挑花挑,欢声笑语久久地回荡。


图片


科普馆内更藏着“菊界奇观”:珍稀的绿色乒乓菊像缀满露珠的绿灯笼,复色菊 “金背大红” 花瓣外沿鎏金、内里艳红,引得游客俯身轻嗅、合影留念;馆外的“菊韵长廊”用千盆菊花搭出“龙凤呈祥”等造型,成为游客打卡的“必到点”,不少人穿着汉服穿行其间,恍若“人在菊画中”。


星夜垂纶乐 渔旅融合引客留


当夕阳把菊海染成蜜色,芭茅河下游的夜间垂钓区已渐次亮起渔灯 —— 这里并非菊园附属区,而是与 “钓鱼之城” 品牌深度绑定的独立休闲节点,与白日菊展形成 “园内赏菊、园外垂钓” 的空间联动,成了留住游客的 “关键一招”。


不同于菊园白日的热闹,水库边的夜钓场景满是静谧惬意。平整的岸边,数十个钓位沿水线排开,本地钓友与外地游客三三两两围坐,竹架上的暖黄色马灯映得水面泛着碎金,鱼漂在月光与灯光交织下轻轻颤动。偶尔传来“上钩了!”的惊喜呼喊,钓友们便笑着围拢,帮着抄鱼、分享钓技。“白天跟着汉服队伍逛菊展、拍美照,傍晚跟着指示牌来水库钓鱼,晚上还能在村里吃农家菜,这样的安排比单纯逛景区舒服多了!” 钓友王先生一边往鱼钩上挂红虫饵料,一边笑着说,他特意多留了两天,就为这份“菊香伴渔火”的独特乐趣。


图片



农文旅共振 流量变成长效价值


这场 “菊与渔” 的邂逅,正是黄土岗镇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的生动注脚。在芭茅河流域,一条流水潺潺的生态廊道如绿色丝带,串联起各具特色的文旅节点,不仅打通了 “农业种植、文旅体验、住宿消费” 的产业链,更让农户深度参与其中。


如今,游客既能“山下赏菊”饱览田园风光,又能“水边垂钓”享受休闲时光,还可“村中休憩”品味农家美食,全域文旅格局逐渐成形,让短期旅游热度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长效价值。(陈宇、吕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