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我的真名叫陶万荣

07-30 08:50  


开栏语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麻城的底色是红,根脉是红,灵魂是红。红色,是这片热土最鲜明、最深厚的印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特开设【麻城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专栏,让沉淀在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活起来、传下去。



图片


图片
我的真名叫陶万荣
图片






图片


麻城红色讲解员
刘爽
图片

大家好!我是麻城市红色讲解员刘爽。

上世纪80年代,电影《祁连山的回声》曾震撼无数国人的心灵。寒风怒吼,飞沙走石,一支由女兵组成的队伍在茫茫戈壁滩上艰难地行走,这支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就是麻城乘马岗女红军陶万荣。

时光回到1995年12月,大连市政协副主席苏风因病住进医院。病危期间,她把子女叫到病床前,深情地说:

“我参加革命60余载,一生虽多磨难,但自信对党忠心耿耿。我两手空空参加革命,两袖清风离开人世。我死后一切丧事从简。我是从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黄毛丫头’,希望死后能叶落归根。请转告党组织,‘苏风’这个名字是因为革命的需要而取的化名。我的真名叫陶万荣。”

1916年,陶万荣出生于乘马岗老灌冲村。1929年,13岁的陶万荣参加革命,三年后,她跟随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离开大别山。

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在通江成立,年仅17岁的陶万荣担任营长。她骑快马、挎双枪,英姿飒爽,带领妇女营宣传革命、积极扩红,保卫苏区后方。

1935年3月,19岁的陶万荣跟随部队开始长征,6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在大会上,她高唱《红军会师歌》,轰动全场,被毛主席亲切称为“黄毛丫头”。

长征胜利后,陶万荣随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血战河西走廊,兵败祁连山。生死存亡之际,20岁的陶万荣临危受命,担任妇女独立团团长。

为了躲避马家军的搜捕,她带领300名女红军连夜从后山翻越悬崖。为防止摔下山谷,陶万荣让大家解下绑带连在一起,顺着陡崖往下滑。天亮后清点人数,只剩下100余人。夜晚的祁连山零下二十几度,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这群衣着单薄的女孩儿饥寒交迫,陆续有人被冻死。就这样坚持了五天,部队仅剩下十几人。为了活下去,大家只好冒险生火取暖。但衣服还未烤干,敌人就顺着烟火扑来。陶万荣让大家赶紧烧毁党证,冲上去用牙咬、用脚踢,进行殊死搏斗,终因力量单薄,全体被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妇女独立团的战旗,在风雪弥漫的祁连山上殒落。

女兵可以倒下,但是,女兵精神不死。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陶万荣写下这样一段话:“回顾这几十年,我想,我们这些人没有虚度年华。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各自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做出了能够做出、应该做出的奉献。我们没什么后悔,也没什么遗憾。我们对得起历史,更无愧于未来。”

从大别山走出的她,用一生诠释着这片红土地孕育的精神密码: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使命的无畏担当,更是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这种精神,早已融入大别山儿女的血脉,成为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奋进的永恒动力。



相关阅读